Sunday, July 05, 2009

SAP讀書會:成本會計_的範疇及基本概念

成本會計的功能:

1. 確定成本以便計算損益
2. 成本規劃與控制
3. 提供成本資料以供管理當局作為營業決策的依據

這本書主要提到的範圍有以下:

1. 成本會計的範疇與成本基本觀念
2. 成本會計循環與製造成本報表
3. 材料成本控制
4. 材料成本的會計處理
5. 人工成本的控制與會計處理
6. 製造費用
7. 分批成本會計制度
8. 分步成本會計制度
9. 標準成本會計制度
10. 多種產品的成本

會計成本兩大目標:
1. 外部報告:
甲、 跟企業內部經管比較無關。
2. 內部報告:
甲、 跟內部經管比較有關,就是成本會計或是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
將有關財務的交易事項,加以記錄、分類、彙總、產生的財務報告,目的在滿足企業外部人士需要參考的資料。

成本會計:
運用財務會計的原理、原則,紀錄、分類、彙總及分析產品在製造與銷售過程中的有關成本,以確定產品的總成本及單位成本。

任務:
1. 確定產品成本,以供財務會計編製財務報表之需。
2. 蒐集有關數量資料,以供管理部門決策的依據。

管理會計:
成本會計注重資料的累積,管理會計重視成本會計廣義擔任的角色。
管理上興起以數學及統計學為基礎之科學管理方法,促使會計的領域,由過去單純的資產評價及損益取決,而注重數量方法在管理上的應用。管理會計乃超越成本會計之上,應用成本會計所蒐集的數量資料,作為規劃、控制及決策的根據。

成本的基本概念

1. 成本的基本概念
甲、 一項支出或是耗用的結果,以能產生經濟效益為前提,才謂之成本。

支出:
成本:
遞延成本(資產)  列入資產負債
耗用成本:  列入損益表
費用
損失 (經常性)

損失: (非經常性) -- 列入保留餘額表

2. 成本、費用與損失的區別

一項支出的結果,能產生經濟效益者,即為成本。

費用,指已經耗用的成本,可以列為當年度收入的減項,以決定當期損益。

故成本包括遞延成本(資產)及耗用成本(費用)。

一般來說,一項支出如係經常性的損失,為企業在經營上所不可避免者,且在該企業所能接受的範圍內,則屬成本;

反之,如此項支出並非經常發生,並為企業在經營上所能避免,且為企業所不能接受者,則屬損失。
3. 製造或產品成本與期間成本
一項產品,從製造到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成本總和,稱為製銷總成本。
成本發生的功能可以區分為製造成本與期間成本。
凡一項成本對產品的製造有貢獻,不管其貢獻是直接或是間接的,都稱為該項產品的製造成本或生產成本,也可以稱為產品成本;例如直接原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 ( 包括間接原料、間接人工及其他製造費用 )等。
在產品未銷售之前,所有製造成本均包含於存貨價值之內;產品銷售時,製造成本即由存貨轉入銷貨成本(屬於期間成本),並與當期的收入 (銷貨收入)相互配合,以確定當期損益,至於未銷售的部份,則留存於存貨成本之內。
因此,銷貨點是決定製造成本轉入期間成本的基準。

如一項成本對產品的管理及銷售有貢獻者,稱為期間成本。

成本的分類:
1. 按成本之內容分類:
甲、 直接成本
i. 為構成產品的主要部份,在計算時,可以包括製造成本。
乙、 直接人工
i. 對產品製造有直接貢獻的人工成本,例如:技術人員或是非技術人員的薪資。
丙、 製造費用
i. 製造產品時,除直接原料及直接人工以外的成本,包括間接原料、間接人工及其他製造費用。
2. 按成本習性分類
甲、 固定成本
i. 成本固定不變,亦即不隨產量的增減變化而改變的成本,例如廠房資金。
乙、 變動成本
i. 指成本隨產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的變化,如直接原料或直接人工。
丙、 半固定或半變動成本
i. 指產量在某一特定範圍內為固定不變的,當產量超過此一極限時,成本將隨之而發生變化。

在會計實務上,均將具有固定與變動二項混合因素的半固定或半變動成本,依其固定或變動的不同習性,予以區分為固定與變動成本。
3. 按成本與產品的關係分類
甲、 直接成本
i. 凡成本與產品具有直接關係者,例如:直接原料與直接人工。
乙、 間接成本
i. 例如:間接材料、間接人工及其他製造費用,此等成本通常以分攤方法計入產品成本之內。
4. 按成本的功能分類
甲、 製造成本
i. 包括原料、人工及製造費用。
乙、 銷管費用
i. 包括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
5. 其他各種成本
甲、 主要成本與加工成本
i. 包括直接原料及直接人工二項成本之和。
乙、 實際成本
i. 指產品在製銷過程中實際耗用的成本。
丙、 正常成本
i. 正常成本的求法,通常為各期成本之平均數字。
丁、 估計成本
i. 指在產品生產之前,預先估計產品的成本。
戊、 標準成本
i. 對於產品之成本,預定其應有的標準,與實際成本能接近標準成本,而達到最經濟的產品成本。
己、 部門費用與部門成本
i. 在工廠內,為正確計算產品的成本,必須將整個工廠劃分為若干成本中心,每一個成本中心,成為計算成本的獨立單位,此即為部門。在每一個部門中,必須使用相同性質的機器,從事相同性質的工作,發生相同性質的費用,然後才能成為一個成本中心,否則,對於成本的計算,避不準確。
總結:
1. 成本會計的範疇
甲、 會計的兩大目標
i. 外部報告
1. 對外會計 (財務會計)成本會計
ii. 內部報告
1. 對內會計 (管理會計) 成本會計
乙、 財務會計
i. 財務狀況
1. 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變動表
ii. 營業成果
1. 損益表,保留盈餘表
丙、 管理會計
i. 經營規劃
ii. 確定成本
iii. 營業決策
丁、 成本會計
i. 確定產品成本,以供財務會計編制財務報告之需要。
ii. 蒐集有關數量資料,以供管理部門決策之依據
2. 成本的基本概念
甲、 成本的意義
i. 指為獲得收入,而對財務或勞務的支出或耗用。
乙、 支出
i. 成本
1. 遞延成本,資產負債表
2. 耗用成本
甲、 費用 (損益表)
乙、 損失( 經常性 ) (損益表)
ii. 損失 (非經常性) , 保留盈餘表
3. 成本之分類
甲、 製造成本(生產成本)
i. 直接原料 (直接成本) (變動成本)
ii. 直接人工 (直接成本) (變動成本)
iii. 製造費用 (間接成本) (包括變動及固定成本)
乙、 銷管費用(期間成本)
i. 銷售費用 (間接成本) (包括變動及固定成本)
ii. 管理費用 (間接成本) (包括變動及固定成本)
4. 成本、數量、利潤與損益平衡點
甲、 成本習性對產品單位成本的影響
乙、 成本、數量與利潤的關係
丙、 損益平衡點的計算法

參考自:三民書局印行,洪國賜著作,1993年發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